首页 > 穿越小说 > 天参乱世 > 第三十四章 知府衙门 二

第三十四章 知府衙门 二(1/2)

目录

“小女子自幼长在益州,对扬州耕农的生活情况不甚了解。”林雪燕道:“但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天下的农户,情况都应该是差不多的。”

“就拿益州永安一县来说,全县在籍百姓二十八万人,记录在案的田亩有四十五万亩。其中有十五万亩被丝绸大户用来种桑苗,用以制备朝廷赏赐外藩所需的蜀绣。而另外三十万亩,则是耕农们的稻田。”

“每年一季,丰年可产稻谷二石八斗,歉年不足两石。所产摊到每人每年,不足三百斤。脱粒后,每人白米,不足二百五十斤。摊到每人每天,不足七两米。”

“老人,孩童尚可勉强充饥,壮丁则远远不够。”

“亏得靠山有水,可以种些茶叶,桐漆。河里可以捞一些鱼虾,卖了才能缴纳赋税,若是有余,还可换些油盐,购些粗粮,勉强度日。”

“民生之苦,哪里都是一样的。永安的百姓应该庆幸,朝廷改田的国策没有在益州施行,若不然,遭殃的就是他们了。”

说到这,唐季同内心中是震惊不已的,所谓身处庙堂,却不知民间之疾苦,说得应该就是他了吧?

“你说的这些,知府衙门都有数字记录在案。”晁旭一脸不悦。

林雪燕不看晁旭,仍然望着唐季同。

“今年汴河大水,灾区有一半百姓的农田被淹了,大约有六十万亩。百姓如果把田卖了。明年就只能是租田耕种。若还是稻田,按五五分租,百姓每年分的稻谷,只有不到一百五十斤。脱粒后的白米,只有三两五钱。但若是改成桑田,百姓分得的蚕丝,换成粮食,每天还不定有三两五钱。”

“大人。”林雪燕微鞠一躬:“三两五钱米。”说着看向在座的其他大人:“各位大人,你们一天够么?”

众人无言,倒是唐季同满脸痛苦,喃喃道:“当然不够。”

林雪燕有道。

“孟子云:禹思天下有溺者,犹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犹己饥之也!”

“各位大人,你们手中的这支笔,关系着几十万灾民的性命。”

“己溺己饥,望大人,慎之。”

这些话才是真正的“实情”。堂上那些官员平时也不是不知,只是麻木日久,好官我自为之。这时听林雪燕细细说出,神情且如此沉痛,便都哑然了。

大堂上又出现了一片沉寂。晁旭知道自己必须最后表态了,站了起来:“柳夫人刚才说了益州永安县的实情。本府曾任青州的布政使,管着一省的钱粮,不要说一个县,整个青州每个县的实情我都知道。一县有一县的实情,一省有一省的实情,可我大周两京一十七州现在的实情是国库亏空!忽凫在在北边不断进犯,北瀛就在我们扬州还有边州沿海骚乱,朝廷要用兵,通往西洋的海面要绥靖,要募兵,还要造船。这就是朝廷最大的实情。一个闭门不出的柔弱,拿一个县的小账来算国家的大账,居然还要挟朝廷命官不在推行国策的议案上签字!”接着他提高了声调,语转严厉,“朝廷有规制,省里议事,无关人员,没有与会的资格。来人,叫柳夫人下去!”

送茶的那个老仆立刻从大堂外走了进来。

林雪燕是站着的,那书办直接走到她面前:“柳夫人,这里没您的座,请回吧。”

林雪燕默默点头,那书办立刻做了个请的手势,就等着林雪燕出去。

然而林雪燕却巍然不动。

她与唐季同是斜对面,这时她仍然用沉重的目光望着唐季同。

唐季同的目光痛苦地转向晁旭:“知府大人……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